大湾区医疗大健康现状与洞察【2】

产业咨询 来源:本站 时间:2023-08-28 11:15:27 阅读(71)

/

/

1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格局
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指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近80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3.2万家。在新药申报方面,仅2020年批准新药临床品种就超过1500个,其中化学药品占比达到61.24%。国务院出台《“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大力鼓励生物产业的创新发展。

图片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产业集聚区,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基于其优越的城市发展基础和人才资源,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区。

/

/


2 中国主要生物医药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2.1 粤港澳大湾区
万亿级产业集群正在蓄势待发,广深双核驱动效应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奔向万亿级产业集群,广、深两地的核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广东省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作为粤港、粤澳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创新化、产业化、国际化正在加速协同,大湾区生物医药万亿级产业集群正在蓄势待发。总体来看,广州、深圳实力强劲,广州聚焦现代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三中心多区域”的格局;深圳也形成了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等为主导的产业空间格局。广、深两地在整个大湾区生物医药产值贡献约占六成,其他城市产业规模尚未能形成足够的支撑作用。

2022年6月10日,广州市发改委发布持续优化“三中心辐射多区域”的生物产业布局,释放广州科学城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建设中新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推动国际生物岛创建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2022年6月6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深圳南山高新区、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大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2022年12月10日,作为集实体研究、经费资助、教育交流、创新孵化、政策咨询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揭牌。
图片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0%左右,2022年第一季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384.78亿元,增速达8.9%。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37.7%,医疗设备与仪器制造同比增长13%。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1年,广州生物医药企业数目由3800多家上升至64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2020年以来,新增了8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接近50家,市值居全国第四。

2022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增加值487.8亿元,其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截至目前,深圳2022年已有新增63个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许可,申报仿制药已获受理24个。

截止2023年3月,香港约有超过250家生物科技相关公司,大部分为医疗健康公司,从事的领域包括药物、以传统中药为本的药用或健康产品、医疗和诊断器材。

2.2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作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集群,承担着代表国家参与世界集群竞争的使命,根据火石创造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CBIB2.0,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泰州中国医药城等7个国家级高新区及经开区,入选全国20大重点高新区及经开区,占比35%;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南京生物医药谷等8个产业园区,入选全国20大重点产业园区,占比24.5%,这些重点高新区、经开区及重点产业园区,贡献了超过40%的国内已上市创新药品和在研产品,上市企业市值占全国比重超过20%,充分体现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全国竞争优势。

同时,为进一步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做优做强,先进城市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其中,上海针对研发经济和产业化,制定16条核心政策措施,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苏州立足金融扶持与生态营造,制定一批创新性与突破性举措,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时代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图片

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具有跨国企业聚集的资源优势,已形成以上海为创新驱动、周边城市制造协同的产业格局。目前上海重点布局前沿药物研发及创新,已形成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罗氏、拜尔、默沙东、辉瑞等跨国龙头医药企业均已落户上海。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有着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创新活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19年3800亿元升至2021年7600亿元,实现翻番。2022年前三季度,产业规模达了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同比增长5.5%。近两年,上海新增获批一类国产创新药数量累计达12个,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累计30项,科创板上市生物医药企业26家。

2022年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59亿元,增长12.9%,呈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和活力。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增速高于全国医药(-3.4%),也高于江苏省 (11.0%)、山东省(9.8%) 、广东省 (15.1%) 、安徽省 (1.9%) 、北京市(-58.3%) 、上海市 (4.6%) 等。

江苏是生物医药大省,2022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超5000亿元,同比增长11.0%。2022年,全省新获批药品206个、三类医疗器械380个,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而今年开年不久,江苏艾迪药业研发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HIV复方制剂艾诺米替片、先声药业研发的抗新冠创新药先诺欣就先后获批上市,一大批创新类医疗器械也加速获批。

2.3 京津冀地区
2022年11月,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国内唯一一个采取跨省级行政区域联合建设的集群,预计到2025年,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力争实现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产业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国内领先;建立京津冀生命健康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产业链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培育和引进15家生命健康世界500强领军企业。

2022年,全省119家生物制造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0.9亿元。原料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26%。
图片

当前,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了“北研发、南制造”的产业布局,其产业规模占全市医药产业的80%,其中北部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与海淀区、昌平区的综合研发创新优势融合,形成国家级生命科学和新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南部主要集中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究、医疗服务等。2022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在4万亿元以上。北京市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北京市上市企业数量5年新增38家(总计72家),超过前些年总量。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先行先试,推动多项具有全国首创和示范性的措施落地。北京市药监局等5部门联合制定被称为“白名单”制度的《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

河北印发《河北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举办河北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石家庄药品进口口岸成功获批,改变了进口药品借助外省口岸过关的模式。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向高端化聚集化发展,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跃升至第8位。
图片

天津市基本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提及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天津经开区一直被认为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2022年,经开区生物医药产值近400亿元,占天津市生物医药产值50%左右;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高水平研究机构30余家,生物医药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天津市推动实施《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印发《天津市生4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推出“白名单”制度,率先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试点实施。

资源整理:中创产业研究院